6月20日晚19:00,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刘运国教授应邀来公司东莞校区作题为“会计与信用”的专题演讲。财会系张丽拉主任、林源副主任、李安兰副主任及财会系师生代表共约200人到场聆听,会议由林源副主任主持。
讲座伊始,刘教授以“佛山小悦悦事件”、“南京彭宇案”、“史玉柱还钱”、“信义兄弟接力还钱”等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,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诚信现状,结合孔子的《论语》,亚当斯密的《道德情操论》,深入探讨了“诚信”“信仰”的道德基础和法治意义。
随后,刘教授阐述了诚信建设的两个条件:信仰自由和财产保护制度。其中,刘教授结合自身在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公室的工作经历,简述了财务金融的灵魂-信用的重要性,他问道:到底什么是金融?通俗讲,今天花明天的钱,你花别人的钱,没有钱还花钱,这就是金融啊!但金融有个灵魂东西-核心的东西,那就是“信用”,有“信用”,那就是金融;没有“信用”干了上述事情,那就是“骗子”,小干就是小骗子,大干就是大骗子,超级大胆干的就是超级大骗子-庞氏骗局。
紧接着,刘教授就“会计中的信”和“信中有会计”展开辩证讨论。他指出会计本身是一种相对廉价的信用机制,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未分离之前基本都是管理会计为主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逐渐分离,造成会计本身演变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,进而出现谁相信谁的一种困境。1494年复式记账诞生,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现代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迅速发展,直接推动了现代审计的产生。在企业日常的各类合约-合同中,会计信息占了最主要、最为关键的部分,会计信息与社会治理、会计信息与国家治理、会计信息与全球治理这些都是目前会计领域最热的研究领域。
最后,刘教授总结道,会计,使我们更有信心,更有诚信,更有信用,使我们对我们自己,对我们的社会,我们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。
本次讲座,刘运国教授为与会师生介绍了会计信用的内涵和重要性,增强了员工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,为我系师生科研和论文写作拓宽了思路,提供了指导。
刘教授解读会计与信用
与会教师代表与刘运国教授合影
主讲嘉宾介绍:
刘运国,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研究中心主任。主要从事成本管理会计、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。学术任职: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;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;广东审计学会理事;中国《管理会计学刊》理事;财政部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(一期)成员。近年来在《管理世界》、《会计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,并多次获奖。出版著作(含教材)8部,主持或参与国家级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。
财务与会计系供稿 图/何晓苑 文/安娜